朱清河? 化思敏
【內容摘要】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豐富,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意涵,需要回到其生發(fā)的歷史土壤,重溫黨的初心與使命。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來看習近平文化思想,它體現(xiàn)了對馬克思主義領導地位的堅守、宣傳工作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人民中心理念的貫徹執(zhí)行以及對文化傳承和轉化一如既往的重視。同時,鞏固馬克思主義文化領導權、落實首要政治任務、強化人民在文化創(chuàng)造中的主體地位、提出文化創(chuàng)新“第二個結合”的方法論等論斷也彰顯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創(chuàng)新特色。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思想;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2023 年 10 月舉行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深邃且內涵豐富的論斷,它既有文化理論又有工作部署,是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路線圖,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文化思想一經提出,學界迅速反應。自2023 年 10 月 7 日至 2024 年 3 月 7 日,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wǎng)進行搜索,總共有364 篇學術文獻。當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內容詮釋、思想特征分析、歷史緣由、價值意義、實踐意義等方向。學術研究多集中于文化、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中國共產黨等領域。
若具體到新聞傳播領域,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關鍵詞,以“新聞與傳播學”為條件進行檢索,獲取各類學術文獻共計 43 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容闡釋和實踐意義兩個維度,宏觀層面談新聞工作如何貫徹新文化使命,微觀層面談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提升“四力”、媒介融合、廣播電視、傳媒人才培養(yǎng)、國際傳播、鞏固輿論陣地等具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導意義。當前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作為一個新興課題,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新聞傳播領域的理論對話尚處于初步階段,其研究視角和方法仍有較大的探索空間。
任何理論的發(fā)展從來不是跳躍而是延伸式的發(fā)展。無論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發(fā)展歷程還是理論的時代化創(chuàng)新,其背后蘊藏著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之路的深刻歷史邏輯以及新時代社會的現(xiàn)實訴求,而這也正是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礎與起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的一項重要任務,當下我們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視角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訴求顯得尤為必要。知道來時的路,方能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貫穿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方能走好未來文化建設之路,進而擔負起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國和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歷史邏輯
縱觀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無論硝煙彌漫的革命歲月,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篳路藍縷,抑或是探索時期的開拓創(chuàng)新,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始終作為一條鮮明主線,貫穿于黨百年奮斗的偉大征程之中,成為歷史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域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歷史邏輯,首先必須闡明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了早期共產黨人的哪些優(yōu)良傳統(tǒng),又提出哪些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其次,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經歷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生發(fā)的養(yǎng)分,因此探詢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年時期的成長經歷以及在地方從政時有關新聞、宣傳、輿論、文化等相關工作經歷也是必要的。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文化的領導權
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上所積累的重要經驗。習近平文化思想在繼承前人經驗基礎上,重申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并提綱挈領地總結出“七個著力”的基本要求。其中占據(jù)首位的便是“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文化的領導權。
自黨的誕生之日起,便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置于高度優(yōu)先的位置,既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于群眾之中,又著力提升黨內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中共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決議案》中便明確要求,黨的媒體報刊出版物必須由忠誠于無產階級事業(yè)的共產黨人負責。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推廣提升至國家戰(zhàn)略層面,持續(xù)地對馬列主義的基礎理論進行廣泛傳播。改革開放之初,面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相對弱化,鄧小平發(fā)起了一場提綱挈領的學習運動,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學習,強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入 21 世紀,黨中央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和文化理論研究,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與時代化,以鞏固其在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實踐中的指導地位。
為應對新時代錯綜復雜的問題,堅決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要求,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規(guī)定了中國共產黨在文化治理和發(fā)展過程中的絕對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堅持黨對文化事業(yè)的領導權,確保馬克思主義文化的正確發(fā)展方向,以及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不斷強化相關思想的引導,構成了發(fā)展中國先進文化的根本保證。在實踐層面,必須將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落實到輿論引導、思想道德建設、文化文藝發(fā)展等方方面面,讓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緊密團結在一起。
(二)堅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創(chuàng)造性提出首要政治任務
從歷時性來看,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面臨的國內國外環(huán)境并不相同,各個階段事業(yè)發(fā)展的難點不一。在此背景下,作為黨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要廓清錯誤思想、凝聚全黨共識,又要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斗。這不可避免地決定了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始終要圍繞黨當前的中心工作,服務大局,施展作為。習近平文化思想亦是如此,聚焦新時代的多方挑戰(zhàn),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黨的中心工作縱深化發(fā)展,并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首要政治任務。
無產階級報刊與通訊社出現(xiàn)早期,便已經開始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宣傳和新聞報道工作,根據(jù)籌備無產階級政黨的直接需要向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者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基礎任務。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第一份公開發(fā)行的中央機關報《向導》周報便聚焦當時的工作中心開始宣傳黨的政策主張,曾推動過國民革命運動、發(fā)揮與敵人斗爭的先鋒作用、控訴國民黨反動政府陰謀等重要工作。整風運動時期,《解放日報》一改脫離工作實際先國際后國內的版面風格,圍繞黨當時階段的中心工作形成了一版解放區(qū)要聞、二版陜甘寧邊區(qū)、三版國際新聞、四版副刊專論的版面布局。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為執(zhí)政黨,面對一窮二白的中國,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迅速投入到社會主義文化的宣傳之中,同時聚焦經濟建設的宣傳,動員全國人民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之中。改革開放后,清除錯誤思想集中注意力搞經濟成為重點,此時的新聞媒體服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大局,批駁錯誤思潮和觀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黨中央精準界定了經濟發(fā)展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之間的互動關系。在堅守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的同時,黨中央亦極為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并將其定位為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緊密貫穿于“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旨在穩(wěn)步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提高,深度關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及意識形態(tài)工作。習近平文化思想從黨和國家發(fā)展全局出發(fā),特別強調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務。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xiàn)依賴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過硬的黨員干部,依賴于全國各族人民價值觀的團結一致。同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內發(fā)展現(xiàn)實情況決定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用最新的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以應對意識形態(tài)等領域的風險和挑戰(zhàn),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凝聚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意志,不斷開創(chuàng)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新局面......(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搜索公眾號:“教育傳媒研究雜志社”。)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百年來黨管媒體實踐與經驗研究”(項目編號:21JZD010)、教育部后期資助項目“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話語體系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19JHK08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