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丹禾
【內容摘要】輿論傳播的“時度效”是傳播成功與否的重要衡量標準。作為新時代融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育傳播,在“時度效”的把握上有其自身特點。本文分析了“時度效”的內涵要義,并進一步闡述了教育傳播“時度效”的特點,提出從政治家意識與教育家意識相結合、規(guī)范化流程與原創(chuàng)性生產相結合、獨特化視角與專業(yè)化敘述相結合、融媒呈現與議程設置相結合等方面切入作為準確把握教育傳播“時度效”的策略,以實現理想傳播效果的目標。
【關鍵詞】“時度效”;教育傳播;融媒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把握輿論傳播工作的“時度效”多次作出重要論述。強調“不管是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還是突發(fā)事件報道、熱點引導、輿論監(jiān)督,都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要抓住時機、把握節(jié)奏、講究策略,體現時度效要求”。
“時度效”是輿論傳播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衡量標準。作為新時代的融媒體教育傳播,同樣也應遵循時度效原則。教育是關乎人才培養(yǎng)、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百年大計,也是關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大事。教育傳播可以讓受眾快速知曉教育政策發(fā)布、了解教育人物事跡、感受教育改革進程。教育傳播做得好,會消除社會上對教育信息的不確定性,推動教育改革,助力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所以,對于融媒體教育傳播的“時度效”,我們應該有深刻的認識,并進而做到精準把握。
一、融媒體教育傳播的“時”
(一)“時”的三重含義
對于“時”的理解,普遍的解釋是“時機”。隨著社會發(fā)展,這樣的理解是不夠全面的。加深對“時”的理解,才能把握教育傳播的針對性、貼近性,才能做出既吸引人又高質量的傳播。
1.時代
“時”的第一重含義是“時代”。在步入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下,教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教育有它的時代主旋律,需要具有時代大格局。教育傳播最核心的就是在報道中要貫穿“教育強國建設”“黨對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立德樹人”等理念,針對群眾的教育關切,解開群眾的教育困擾,實現社會的教育發(fā)展。
2. 時機
教育往往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每年何時開學、放假,何時升學考試,何時招聘教師,都有規(guī)律可循。當然,也有一些教育界的突發(fā)事件看上去規(guī)律性不明顯。無論規(guī)律性明顯與否,在傳播的過程中都要注意選擇“時機”。時機把握得好,傳播效果就好,影響力自然就大;時機把握得不好,傳播效果就差,影響力也就不理想。時機的把握需要傳播者具備充足的經驗和精準的判斷。
3. 時效
融媒體時代,教育傳播雖然更多在于對報道角度的選擇,但是對于“時效”的追求仍然需要重視,絕不能放棄。對人民群眾疑點的回應,抑或是對教育政策的解讀,都要重視“時效”。第一時間的信息傳播,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形成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最先輸入大腦的信息作用最大。教育傳播中非常忌諱相關部門對于信息發(fā)布的拖延,造成“貽誤戰(zhàn)機”。一旦社會上謠言四起,則會使教育工作陷入被動局面。
(二)融媒體教育傳播過程中如何把握“時”
1.時代的大局觀念
教育傳播要體現新時代的特征,一定要有大局觀念,并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質。當下的教育傳播須有“大教育觀”。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任務,更與社會和家庭息息相關;教育也不單是提高學生分數,更要關注對于學生品德、思想、身心發(fā)展的培育。具備“大教育觀”,報道體現出時代性,才能把握主流脈搏,做到精彩傳播。黨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教育與科技、人才緊密相連,就是典型的教育大局觀,所以對于科學教育傳播的加強,與時代的新要求、新發(fā)展不可分離。此外,如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和傳播,也是在時代變化、社會轉型大背景下的必然。
2. 時機的準確原則
由于教育是關系千家萬戶的事情,所以在進行教育傳播時一定要有把握好時機的概念。融媒體時代的教育傳播看重流量,一些自媒體常常一味追求博眼球、高流量的目標,而不去考慮內容推送后是否會產生不好后果,刻意炒作造成不良影響。如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是一個較為敏感的話題,如果總說就業(yè)形勢嚴峻也于事無補,而在恰當的時間想辦法、找出路的報道才是有價值的報道。2023年 3 月,《湖北日報》推出“關注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專欄,從點到面,從用人單位到畢業(yè)生,從政府相關部門到學校,深度分析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亮點、難點,多方位報道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情況。2023 年暑假,《湖北日報》記者又跟蹤采訪了省內多位畢業(yè)生,推出“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故事”系列報道,希望從他們的故事中給人以啟發(fā)與思考,增強就業(yè)信心,助力精準就業(yè)。
3. 時效的首發(fā)效應
融媒體時代教育傳播,時效性的重要依然不可取代,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如果能通過媒體在第一時間將一些政策、舉措或者對公眾的回應發(fā)布出來,對于教育部門形象的塑造和公信力的獲得都起著正向作用。
2024 年 5 月 16 日,中央媒體報道了北京市個別學校存在違反陽光招生要求的行為,北京市陽光招生專項行動工作專班立即展開核查,并查明媒體的報道涉及一所民辦校和一所公辦校。北京市教委迅速反應并做出行動,通過市教委所屬的“首都教育”微信公眾號于 5 月 17 日凌晨 1 點 38 分發(fā)布通報,對兩所學校公布了校名,責成學校立即整改,并表示今后要加大懲處力度,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笆锥冀逃奔染哂袡嗤?,又擁有龐大的用戶訂閱量,其第一時間發(fā)布后被各大媒體迅速轉發(fā)。這種處理及時、積極面對的態(tài)度贏得了受眾的贊譽......(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第5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