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津及《大公報·體育》為核心的考察
孟德賽? 梁駿
【內容摘要】體育強國的建設正在加速推進,在體育深度轉型的今天,理解我國早期體育近代化轉變的生成過程,有助于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體育的發(fā)展提供經(jīng)驗借鑒與思想活力。本文以天津租界和《大公報》體育副刊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益世報》《北洋畫報》等綜合類報刊及《體育周報》《國術周刊》等體育類報刊,聚焦 20 世紀初天津租界內的體育近代化轉向,試圖較為系統(tǒng)地梳理和考察報刊與租界兩者的關系,以及對體育近代化轉向的生成意義,探尋媒介、體育與城市的互動關系。
【關鍵詞】天津報刊;體育媒介;城市傳播;體育近代化
租界作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殖民的空間產(chǎn)物,經(jīng)過幾十載的洗禮,租界如今在城市中多以歷史保護街區(qū)的形式出現(xiàn)。具體到天津租界,不同于上海租界的龐雜,也不同于“東方芝加哥”漢口租界那般命途多舛。擁有“九國租界”的天津在民國時期發(fā)展相對平穩(wěn),西方列強按照各自的章程來建設與管理租界,西方的社會生活在天津地域逐步生成。隨之,租界內的建筑景觀與文化生態(tài)也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復雜性,并同步影響著天津文化觀念的更新。
晚近以來,學界對于租界以及租界內報刊的研究多從城市公共建設、公共體系變遷等具象化部分,以及報刊的報道策略、內容的具象分析上展開,卻鮮有學者將兩者結合系統(tǒng)整理。至于租界與報刊的互動對推動我國早期體育近代化轉向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故此,本文試圖在梳理民國時期天津租界發(fā)展變化的同時,透過近代化的理論視角,窺視天津體育近代化轉向發(fā)生的過程,以此探尋媒介、體育與城市的互動關系。提及到“體育近代化”,筆者認為需要將“體育”放到整個社會近代化轉型的背景中去考察,該過程是“一個充滿新與舊的相互碰撞,相互摩擦以及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相互矛盾甚至是激烈沖突的過程。在發(fā)生質的飛躍之前,社會處在一種不顯著的、潛在的變化過程之中”,這一過程被稱為社會的轉型期。
因此,體育在這一過程中也是不斷被推進,進而實現(xiàn)近代化轉變。史學界關于近代化的定義有著很大的分歧,但“近代”是相對“傳統(tǒng)”而言的,學者們普遍認為近代化表示向近代文明過渡的過程,有學者指出“近代化包含著人的知識結構、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的改變”,本文在此基礎上,將“體育”的轉向界定為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封建到開放的過程,也觀照到其所涉及的結構、觀念以及行為等多維度社會變革問題。
一、生成:天津租界的體育近代化轉向
“九河下稍天津衛(wèi),三道浮橋兩道關”,自古以來天津便是風水寶地。鴉片戰(zhàn)爭后,天津被迫開埠通商,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自 1860 年起,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便開始在此設租界并實施“治外法權”,新型的社會文化與娛樂方式因此進入中國社會,天津近代體育也通過此路徑不斷碰撞、轉變與生成。
首先是天津近代體育活動的開放化,“西方近代體育傳入及發(fā)展,使得天津人較早地認識和接受了這種新鮮事物”。學校體育課程的項目日益增多,融合多門類項目,成為當時學校體育的一種趨勢。另外,民國時期天津已經(jīng)開始展開各項體育賽事,1935 年,以南開大學學生為骨干的中華足球隊榮獲“愛羅鼎杯”國際足球賽的冠軍。同年 8 月,穆成寬參加由英國租界西人俱樂部主辦的“萬國游泳賽”,在 100 米仰泳及 400 米自由泳項目贏得冠軍。此外,天津還先后承辦了萬國運動會、華北運動會等各類體育比賽,所設項目既覆蓋了中國傳統(tǒng)體育,如國術、冰嬉等,也包含當時西方新型體育項目,如球類、賽馬等,形成了中西結合的包容化樣態(tài),呈現(xiàn)出多樣化、開放化的體育發(fā)展圖景。
其次是關于體育基礎設施與活動場地,這是一切體育活動開展的基本條件。天津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依賴于不同體育場所的建設。租界俱樂部、學校體育場地的形成以及固定場館的構建是天津早期體育近代化轉向的首要生成路徑。租界俱樂部建筑是當時的來華外國人在我國境內開展娛樂活動的主要場所,體育項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娛樂屬性,故而“英國球場”“萬國賽馬場”“英商賽馬場”“天津意商運動場”等多樣化運動場所在天津租界內逐步形成。甚至民園廣場這樣的大型綜合性活動場所,也在這一時期初具雛形,并在天津的體育發(fā)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最后,體育思想內涵的近代化轉向是考察天津體育近代化進程的重要部分。進入近代之前,清政權以“天朝上國”自詡,以“天之子”和“天下共主”自居,而 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強制打開中國國門,天津被迫開埠后,體育思想及體育活動深受國家發(fā)展形勢與西方體育宣傳的影響。面臨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晚清時期的中國體育與“救亡圖存”的時代命題直接相連,國人以“體育強兵、強種、強國”為中心理念,將體育視為強身健體、救國家于水火的關鍵方式。隨著各租界俱樂部的建立,多樣化的體育活動被帶入中國,國人了解到新興體育活動并自發(fā)組織、參與各項活動,逐漸讓更多的新式體育項目扎根中華大地。在這一過程中,天津文人志士對體育的本質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實用主義、自然主義等體育思想催生了時人對體育用途與發(fā)展的新見解。健身、娛樂、競技等體育觀念慢慢形成,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在體育領域逐漸顯現(xiàn)......(本文為文章截選,完整版請見《教育傳媒研究》2024年第5期,本刊已入中國知網(wǎng)、萬方、維普等相關學術數(shù)據(jù)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