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交織的世界里,一部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與現(xiàn)代國際合作精神的紀錄片《從西安到瓜達爾港》,于電影節(jié)的舞臺上熠熠生輝,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這部中巴合拍巨作,以其獨特的敘事視角、豐富多元的文化交融和感人至深的歷史回響,成為本屆絲路國際電影節(jié)的一大焦點。
一、千年古都與海絲明珠:時空交匯的傳奇紐帶
西安,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千年前駝鈴聲聲,商旅絡(luò)繹,見證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壯麗篇章。而瓜達爾港,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如今車水馬龍,繁忙的碼頭昭示著新時代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繁榮景象。兩座城市,一古一今,一陸一海,仿佛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話,共同編織出一幅跨越時空的宏大畫卷。
二、多元語言下的文化交流盛宴
《從西安到瓜達爾港》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了英語、烏爾都語、中文三種語言進行敘述,不僅彰顯了其作為國際合拍片的包容性與開放性,更有力地推動了跨文化溝通與理解。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如同橋梁般連接起中國與巴基斯坦兩國人民的心靈,使得影片超越地域界限,成為兩國友誼與合作的最佳見證。
三、鏡頭下的中巴經(jīng)濟走廊:共建共享的繁榮之路
影片聚焦中巴經(jīng)濟走廊建設(shè)這一偉大工程,通過細膩的鏡頭語言,生動展現(xiàn)了兩國在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貿(mào)易往來、文化交流等領(lǐng)域的深度合作。從古都西安的繁華街市,到瓜達爾港繁忙的碼頭,沿途的每一幀畫面都在訴說著兩國人民攜手共進、共創(chuàng)未來的決心與成就。尤其是喀喇昆侖公路的修筑歷程,猶如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鐫刻下中巴友誼的不朽豐碑。
四、人性光輝:平凡英雄的雙向奔赴
影片深情講述了中國與巴基斯坦人民在共建中巴經(jīng)濟走廊過程中的動人故事,將鏡頭對準(zhǔn)那些為夢想與使命默默奉獻的普通人。他們或是堅守崗位的工程師,或是投身醫(yī)療援助的醫(yī)護人員,或是傳承古老技藝的手工藝人……他們的故事猶如璀璨繁星,點亮了中巴友誼的夜空。這些普通人的雙向奔赴,不僅是對兩國深厚情誼的生動詮釋,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情呼喚。
五、導(dǎo)演匠心:白志軍與賈瑪爾·沙的合作佳話
總策劃兼導(dǎo)演白志軍與巴基斯坦籍總策劃賈瑪爾·沙的強強聯(lián)手,無疑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他們以各自的文化視角和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巴友誼的全景畫卷。白志軍導(dǎo)演在訪談中感慨道:“一寸天路一寸血,喀喇昆侖公路的修筑過程中,許多人失去了生命,但也有人在中國醫(yī)療隊的幫助下獲得新生。長眠的英雄男兒,是喀喇昆侖公路永遠的豐碑!”這番話語,既是對筑路英魂的崇高致敬,也是對中巴友誼堅不可摧的深情贊美。
六、結(jié)語:《從西安到瓜達爾港》——友誼與合作的永恒贊歌
《從西安到瓜達爾港》以其宏大的歷史視野、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鮮活的人物塑造,成功地將中巴兩國跨越千年的友誼與當(dāng)代緊密合作的現(xiàn)實熔鑄于一爐,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部震撼心靈、啟迪思考的紀錄片佳作。它不僅是一部關(guān)于中巴經(jīng)濟走廊建設(shè)的記錄,更是一首頌揚兩國人民守望相助、患難相扶的友誼頌歌,是中國與巴基斯坦攜手共建“一帶一路”,邁向美好未來的生動寫照。
《從西安到瓜達爾港》(第一季 一路千年)整體簡介
中巴友誼歷久彌堅,我們從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出發(fā),到巴基斯坦的最南端瓜達爾港,感受中國與巴基斯坦在文化、貿(mào)易、基礎(chǔ)建設(shè)等全領(lǐng)域的深度融合與合作。
而喀喇昆侖公路,就是這份友誼最有分量的見證。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初期的60年代,有一群熱血青年,響應(yīng)國家召喚,翻越祁連山,穿過河西走廊、沖出嘉峪關(guān)、奔馳在茫茫戈壁,在這里集結(jié),沿途的人們也只是看清了軍綠色的車廂內(nèi)穿藍色工裝的人,沒有人知道他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這是一個偉大的使命;先后有2.8萬筑路者參與公路建設(shè)。中巴筑路員工手挽手、肩并肩,汗水和鮮血融匯在一起,他們冒嚴寒、戰(zhàn)酷暑,在喀喇昆侖山的懸崖峭壁間筑成人間通途,架起了中巴兩國之間的友誼之路,在世界公路建筑史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開創(chuàng)了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國際援外合作工程.
喀喇昆侖公路的建成,不僅是中巴兩國友誼的象征,更是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人民生活、經(jīng)濟、科技、文化等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巨大變化,成為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重要紐帶。公路的建設(shè)過程中,中巴雙方共同努力,許多人為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種精神成為了中巴友誼的永恒象征。?
(第一季 一路千年 上 )梗概:大使眼里的喀喇昆侖公路
【張春祥,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前大使】喀喇昆侖公路修筑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從北大畢業(yè),他和全班同學(xué)一起也被派往巴基斯坦,參加喀喇昆侖公路建設(shè)。在公路指揮部當(dāng)聯(lián)絡(luò)官,一干就是六年,從那時起他的一生便和巴基斯坦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那是一段對他終生難忘的歲月。
“高寒缺氧,雪山氣象惡劣;我們喝的是冰川融水,70度就燒開了,很好的面條,一鍋煮開就成漿糊了。”
“1969年7月16日,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原本幾十米寬的紅其拉甫河暴漲到200多米”。
“筑路三大隊中的七中隊271名員工與外界隔絕19天,駐地三面被洪水包圍”,
“……洪水爆發(fā)了,把人淹死了,但是我們一直很清楚,一定要把這條路修好”。
“許多年輕的生命;也永遠的留在了這里?!?/p>
(第一季 一路千年 中 )梗概:賀光國犧牲了
一聲巨大的聲音,滿山溝都彌漫著黃色的塵土,像煙塵一樣,一瞬間大量巨石頃刻而下,沉重的撞擊聲、石塊的崩裂聲響徹山谷。
當(dāng)人們醒過神來時都傻眼了,25位中國員工已粉身碎骨,與喀喇昆侖融為一體,化作了山脈,化作了喀喇昆侖的守護者,也化作了中巴友誼的豐碑,這其中也有年僅20歲的賀光國。
接到賀光國犧牲的噩耗,接過那230元烈士撫恤金,趙媽媽沒有像其他母親那樣,在驚天動地、撕心裂肺的痛哭中死去活來,趙媽媽特意買了幾公斤葡萄干,送給前來處理光國后事的兩位軍人,讓他們帶給光國的戰(zhàn)友們。老人把光國那230元撫恤金存入銀行,換成一張存折,珍藏起來。
自此無論家境多么艱難,生活多么拮據(jù),日子過得多么苦,也從未想到動用這筆錢,因為這是她兒子的命錢!
(第一季 一路千年 下 )梗概:中巴人民的雙向奔赴
阿里·邁達德和阿里·艾哈邁德從1978年巴基斯坦吉爾吉特中國烈士陵園初建時,就開始無償守護這片陵園,40多年不改初衷,從來沒想過任何回報,他們對這些中國烈士,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用自己的雙手呵護,用自己的執(zhí)著,細心照料長眠在此的年輕生命。
2019年4月20日;她多年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贈給為中國烈士守靈的阿里·邁達德和阿里·艾哈邁德老人,趙媽媽捐贈的這兩萬塊錢里,有她兒子賀光國當(dāng)年的全額撫恤金230元、賀光國生前存款800元及其他18970元,是老母親一輩子省吃儉用的全部積蓄,是她從微薄的退休金里,從自己的生活費里一分一毛省出來的。這三筆錢,連著她兒子的命,牽著她自己的心。
一寸天路一寸血,喀喇昆侖公路的修筑過程中,許多人失去了生命,可是也有許多人在中國醫(yī)療隊的幫助下,獲得了新生。鐵肩擔(dān)道義,真情共患難,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大義,這就是大國的擔(dān)當(dāng)。中國人民的作為,當(dāng)為世界驚嘆!
一座座墓碑是青春之軀,一個個名字是熱血之志,長眠的英雄男兒,是喀喇昆侖公路永遠的豐碑!
總策劃:白志軍 賈碼爾· 沙(巴基斯坦)
總顧問:陳宏 許繼鋒
制片人:王楠
解 說:汪洋
導(dǎo) 演:白志軍
指導(dǎo)單位:
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亞洲影視交流合作計劃項目)
支持單位:
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重大文化精品項目)
陜西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陜西省廣播電視局
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重大文化精品項目)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
巴基斯坦國家遺產(chǎn)和文化部
出品單位:
陜西仲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陜西屹晨秦韻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巴基斯坦Hunerkada 漢蘭卡達電影公司